top of page

好書推介《愛在起跑線:成長黃金期的21個育嬰法》三聯書店(香港)出版 作者\陳美齡、陳曦齡

已更新:2021年3月19日

嬰兒的腦袋從零到十二個月的成長非常快速。在這個期間若嬰兒得不到足夠的刺激, 就會對腦袋的成長有壞影響。


零至三歲是腦袋成長的黃金期,絕對不能錯過這個機會。當父母的有很多方法,可以輔助嬰兒腦袋的成長,鍛練嬰兒成為一個聰明和可以發展自己潛力的孩子。


3歲前腦袋成長黃金期!

陳美齡:培養聰明嬰兒的17種方法!

當父母的有很多方法,可以輔助嬰兒腦袋的成長,鍛練嬰兒成為一個聰明和可以發展自己潛力的孩子。


1. 新事物


每當嬰兒接觸到新事物時,腦內的突觸就會成長。突觸是把腦細胞連接起來的通訊體,突觸越多,孩子的頭腦越靈活,學習能力更高。

嬰兒誕生時,都是充滿著可能性的。但這個可能性能否得到發揮,需要大人的培養。而其中最重要的,就是和嬰兒密切交流。刺激他們的味覺、嗅覺、視覺、觸覺、聽覺,都能助長突觸的成長。


不要帶給他負面的經驗如恐懼、吵架或暴力。因為這些經驗會令他分泌惡性荷爾蒙,對腦袋的成長有害無益,妨礙嬰兒的健全發展。


讓我們看看如何用簡單的方法幫助你培養聰明的嬰兒。要刺激寶寶,父母不需要是專家或天才,只需要充滿愛心、關懷,和願意與嬰兒共度有趣時光。


2. 擁抱你的嬰兒


人的本性是尋求安全。如果嬰兒感到不安,就無法好好學習。因此充滿愛的擁抱,可以幫助建立他的安全感。媽媽的心跳、肌膚的接觸、媽媽的味道、媽媽的聲音、媽媽的呼吸聲,都是嬰兒的定心丸。


有安全感的嬰兒,學習能力特別高。快樂的嬰兒,不需浪費時間去哭泣,會有更多時間去探索周圍的環境。請相信擁抱的力量,因為這種愛的表現,能建立嬰兒學習的基礎。


我帶未開始爬和走的寶寶的時候,基本上當他們醒著時,是不會把他們放下的,不是抱著,就是背著。這樣嬰兒會覺得特別安全,不會吵鬧,特別容易照顧。



3. 一起閱讀


和寶寶一起看書,可以刺激他的大腦。這不但可以訓練嬰兒的視力和聽覺,更可以令他感受到媽媽的關懷,令他明白到閱讀是一段快樂的時光,建立他對閱讀的興趣,對以後的學習也有很好的影響。


開始閱讀是不怕早的,我和兒子們從醫院回來那天就一起開始看書。我們會睡在床上看繪本。他們的眼睛還未能找到焦點,但已經很感興趣的用眼睛跟著圖片,聽我說故事。他們可能不理解故事的內容,但在面前轉來轉去的圖片已令他樂呵呵。


當他們的眼睛開始能找到焦點時,更會用小手做動作,催促我快點讀,讓我知道原來他們已經熟悉書本。從小幫助孩子愛閱讀,愛文字,會減低上學的壓力。這個習慣可以從零歲開始鍛練。


4. 給他選擇機會


嬰兒到三、 四個月左右,已經會對事物有喜好。這個時候,可以開始給他選擇的機會。


譬如可以拿兩件玩具在手,「你想要哪一件呢?」讓他思考,作決定。他選好了,然後擁抱他,親吻他,「選得真好!」讚揚他作了好選擇。這個過程,可鍛練小腦袋作分析。


要作分析,就要考慮自己的喜好和觀察面前的事物,更要能表達出自己選擇的結果。這活動對大腦的訓練,有非常好的效果,所以不要為嬰兒作全部決定。


當我的兒子們開始吃離乳食品時,我每次都會給他們選擇,「要先喝湯還是吃飯?」耐心等待他們的意見。每天的小事大事,都可以幫助孩子的大腦成長。


(延伸閱讀:幼兒分離焦慮之探究



5. 和孩子多說話


要和寶寶多說話。研究表明,孩子在三歲之前,從父母和照顧者聽到的單詞越多,他們的智商就越高。所以從零歲開始,要和孩子多說話。


那麼說些什麼呢?最容易的,就是你做什麼就說什麼。譬如:「媽媽現在打開門了。」「這是開,這是關。」像這樣,把門開開關關的給他看。


當你抱著他坐下時,「媽媽現在坐下,這是沙發。」「按一下,是不是很軟?」當你為他抹嘴時,「媽媽現在幫你抹嘴巴。」「好可愛的小嘴巴啊!這就是你的嘴巴。」「這是濕紙巾,拿在手上看看,很輕,濕濕的。」「這是乾紙巾,你喜歡哪一種?」


諸如此類,不停的給寶寶介紹周圍的事物和動作。這不但能令他腦內的突觸多成長,加速他們學習語言,他還能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。


研究指出,在說出單詞時指向那樣事物,嬰兒學習語言的速度會更快。譬如,你在說「看,月亮多美!」的時候,需要用手指著月亮給他看。說「花兒真美!」的時候,也需要指著花朵。這樣,他才會把事物的名字和你的發音連接起來。


我和嬰兒說話時,不用「BB話」,用普通言語更好,因為這有助他們增加語彙。但說話時可以提高音調,慢慢說,這樣嬰兒會聽得更清晰。當初,對著一個不會回應的嬰兒,單方面的說話,會有點怪怪的,但很快就會習慣。

因為嬰兒是你的最佳觀眾,你對待他好的話,他會是你最忠實的粉絲呢。



6. 互相凝視


新生兒在一星期左右就能認識父母的臉孔,多讓他看到你的臉孔,讓他認識你,信任和愛上你。特別要看他的眼睛,鍛練他的注意力。


從看你的臉,他學習如何識別人的表情,和如何表達自己。和嬰兒玩耍的時候,可以做一點誇張的表情,譬如伸出舌頭、大笑、大哭等等。


我時常和孩子們玩表情遊戲,逗他們笑,其實就是在鍛練他們的觀察能力。新生兒喜歡模仿人的面部表情,給他示範多種表情,讓他有多點模仿的機會。有表情豐富的父母,寶寶的表情也會多樣化,也更能分辨出對方表達的信息。



7. 為寶寶唱歌


多為寶寶唱歌。嬰兒喜歡重複的節奏,愛聽媽媽的聲音。不一定要唱得很好,只要是輕快、柔和的歌曲就可以。睡覺前可為寶寶唱搖籃曲,習慣之後,一聽到你唱搖籃曲,寶寶就自然會睡覺。


盡可能讓寶寶多學習歌曲,因為可以鍛練他的記憶力。譬如英文字母,包括我自己在內,都是從歌曲學會的。越多提示,人的記憶越能鞏固。也就是說,因為歌曲有旋律、節奏和歌詞的三種提示,用歌曲來學習,比較容易記得。所以小時候學的歌曲,長大後還能記著,但小學的課本就早已忘記。


更有一些研究表明,學習音樂節奏與學習數學有關。所以多為你的寶寶唱歌,不但開心,對他的頭腦發展也有幫助。

因為我是歌手,所以我在育兒期間,唱了很多歌曲給我的小孩子們聽。還灌錄了世界童謠搖籃曲一百首,帶給孩子們很多美好的回憶。


孩子們特別喜歡的是我自己胡亂編唱的有趣歌曲。一邊抱著他們,一邊跳舞,一邊唱!歌曲並沒有特別的內容,但到現在,他們長大了,還記得那種快樂的交流。


你和你寶寶的音樂世界,可以由你控制和創造。這會令你和寶寶的連結更強更深。



8. 數數看


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曾做過的,就是和寶寶數手指和數腳趾。當你數的時候,要摸著他的手指腳趾,放聲的數出來,讓寶寶感覺得到、看得到、聽得到,這可讓他了解到數量的原理。


有很多歌曲也能幫助小朋友學數字的,應該教他們唱。在日常生活中,也可以時常和他數數旁邊的東西,譬如玩具、食品、人數、車輛等等。


告訴他什麼是多,什麼是少。什麼是大,什麼是細。慢慢開始,告訴他什麼是圓的、方的、近的、遠的。數學的觀念,從小可以學習到。


我記得孩子們還是嬰兒的時候,喜歡我為他們吹氣球,我有時會吹得大,有時又會吹得小。


另外就是吃離乳食品時,也有時多,有時少。這些日常的事,已足夠幫助孩子開始理解數學的原理。



9. 關閉電視、電腦、手機


美國兒科學會建議,孩子在十八個月大之前,不應該接觸任何電子屏幕產品,包括電視、手提電話、平板電腦等等。兩歲至四歲的孩子,每天限制於一個小時,越少越好。


大量研究指出令人震驚的發現。當零至三歲的孩子迷上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之後,可能會無意中對仍在發育的大腦帶來壞影響。


太早的屏幕體驗,會令注意力、集中力、感知他人態度和建立詞彙的能力,都受到損害。也就是說,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們獲得教育優勢,而利用這些產品吸收資訊,實際上弊大於利。


零至三歲是大腦發展的關鍵期間,嬰兒的腦袋需要更多外間的刺激,和一對一的互動,以加速突觸的成長。從電子屏幕不能得到同樣的刺激,甚至會傷害嬰兒的聽覺、視覺和大腦的成長,對他一生的發展都沒有益處。


花太多時間在電子屏幕上的嬰兒,長大後,人與人關係的發展也會比別人緩慢,因為小時候沒有機會與他人交流,沒有機會練習如何在社會中生活。


更可怕的是,屏幕上的操作可以用手指來決定、開關。喜歡看的畫面可以重複,得到的快感可以由自己控制。所以回到真實的世界後,當嬰兒滿足不到自己的慾望時,就會暴躁,覺得失去控制,哭泣起來。


沉迷屏幕會令孩子自私、貪慾和依賴不停的滿足來找到快樂,會變得沒有耐心和不願意努力。


不論是醫生、心理學家或教育家,都大力警惕家長,不要在兩歲之前給嬰兒有任何電子屏幕體驗。我也和專家同樣意見。不要讓屏幕幫你帶孩子,堅持以真人和孩子交流,否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,後悔時可能就太遲了。




10.捉迷藏


和你的寶寶玩躲貓貓。拿起一塊布遮住自己,讓寶寶看不到你,寶寶會驚慌!然後你「嘩!」一聲把布放下,讓寶寶再看到你。


這個遊戲是教導嬰兒,物體雖然不在眼前,但並不表示它們永遠消失。也可以試試當他和你在房內時,你慢慢離開。當他發現你不在身邊時,他會哭。你立刻回來安慰他,他就會知道,雖然媽媽離開,但並不表示不存在。


與寶寶捉迷藏,不僅有趣,還可教導嬰兒記著看不到的人和事的存在,鞏固他的記憶力。


我喜歡和孩子們玩尋寶遊戲,先給寶寶看見一件物件,然後很明顯的從他眼前把物件收藏起來,說一句,「啊!沒有了!」嬰兒會很快的找得到,這時可以慢慢把遊戲的難度提高,例如放遠一點、在他看不到的時候藏起來等等。


這個遊戲,能清楚感受到孩子的記憶力、判斷力和耐心,是可以一邊鍛練腦袋,一邊和孩子玩得很開心的活動。


11. 撓癢癢


和寶寶玩撓癢癢的遊戲,會令他大笑,和認識自己身體敏感的地方,更能感受到和父母玩耍的快樂。大笑會令孩子分泌出快樂荷爾蒙,使他的腦袋感受到幸福的感覺,令到大人和嬰兒的聯繫更深。


這種遊戲,更可以教寶寶預期事情的發生。只要你做出要撓癢的動作,很多寶寶就會開始笑和逃避,表示他能預想到對方的行動,和那個行動會造成什麼感覺。


這是智能成長的表現。能預想事情,是聰明人的必需能力,也是從小可以鍛練的。



12. 一起外出


多帶寶寶到外面玩耍,給他接觸新事物的機會。對嬰兒來說,每一個地方都有無窮無盡的新知識,所以不要總是呆在家裡,做同樣的事。


今天去了公園,明天去圖書館,後天去動物園,星期天去探外婆等等。有些時候走路,有些時候坐巴士,有些時候坐輪船。讓寶寶體驗這個世界上的各種事物。


你可以用說話介紹新事物給他聽,給他看,介紹後讓他慢慢吸收。譬如說「這裡的花真香!」他有興趣的話,就讓他去享受花香。「你看浪花很美麗!我們去洗腳吧!」然後抱寶寶到海邊,讓他享受浪花衝向小腳的感覺。


帶他一起去購物,看看不同的人和食物。不要時常留在家裡,每天都帶寶寶去看不同的東西,不管只是後街的麵包店,或晚上的星星,對寶寶來說都是大腦發展的好機會。


不能上街的時候,把他的高腳椅不時換一個位置擺放,讓他看到不同的風景。用不同的餐具,吃不同的東西,總之就是每天都給他新的事物觀察,讓他的腦內突觸成長得更多。


13. 學習因果


寶寶到六個月大左右,會開始探討行動的結果。從這個時期開始,可以教導他因果關係的道理。


譬如他把玩具丟到地上,弄壞了。這時你需要告訴他,「很傷心,破了!怎麼辦?」以表達你的痛心,讓他明白這是不可以做的事。重複告訴他,因為你這樣丟了,所以玩具壞了,媽媽難過了。


又譬如他出手打人,你就要告訴他這是不可以做的事,而且要表示難過、哭泣、痛苦。讓他知道他的行為傷害了他人,那是因為他的行為做成的結果,要解釋清楚給他知道因果的關係。


當他做了好事時,一定要獎勵他。譬如,他把食物分給你,要用誇張一點的表情多謝他,表示你的喜悅。這樣他會知道,因為他做了這個行為,所以能帶出喜悅的結果。

幾個月的嬰兒,已經可以開始教導道德和因果關係的理論。積木之類的玩具,也可幫助寶寶學習因果關係和「如果……那麼……」的推理。譬如,「如果」他把積木埋得太高,「那麼」積木會掉下來。他就會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創造出一個結果。這個推理,是智能成長非常重要的過程。



14. 鍛練身體


鍛練身體和腦袋的成長有很大關係,所以要和你的寶寶一起做運動。


其中一種我喜歡做的運動,是把自己的身體當做運動場,讓嬰兒在身體上爬來爬去。媽媽可以用腳、用手,把寶寶提高放下,他們會覺得非常高興的。

也可以為寶寶做全身按摩。


當嬰兒開始會爬的時候,可在家裡找一個安全的地方,讓嬰兒跟著你爬。當他習慣之後,就到你跟著他爬。這不但是很好的運動,也能鍛練他了解服從和領導的過程。


簡單的爬行學好之後,還可以建立障礙物路線,讓他用小腦袋轉左轉右,找方法回到你的懷抱。


不要催促你的孩子學走路。每一個嬰兒成長的速度都不同,有些早在八、九個月就會開始站起來,有些會遲一些。不用擔心,讓寶寶找到自己的節奏。多一點爬行的時間,也可以為嬰兒建立肌肉,沒有壞影響。


寶寶踏出第一步,是每一個爸爸媽媽最開心的瞬間!那種喜悅,是不能用言語來形容的。



15. 雙手遊戲


用雙手玩的遊戲,對寶寶來說是非常吸引的。


因為寶寶最愛的人就是媽媽,用你的雙手與寶寶互動,是非常好的交流。拍手,用手模擬小動物,點點他的肚子,一邊唱歌,一邊教他身體各部位的名字……這種寶貴的時間,會讓嬰兒對自己的身體有更多的認識和接受,提高他的自我肯定能力。


也可以讓寶寶摸你的臉,告訴他「這是眼睛」、「這是耳朵」等。用雙手來玩耍,可提高嬰兒的身體和大腦協調。



16. 刺激感官


刺激嬰兒的感官,對大腦的發達非常重要。有很多活動可以達成這個目的。譬如讓嬰兒碰碰冰淇淋,感受那寒冷的感覺;用柔軟的毛巾幫他抹身,告訴他這是柔軟,但幫他梳頭用的小梳子,卻是硬硬的。


讓他摸摸小貓,碰碰小花朵。彈小鋼琴,聽琴聲。打小鼓,聽鼓聲。開始吃離乳食品時,多給他不同顏色和不同味道的食物,令寶寶在視覺上和味覺上都得到新刺激。


給他看不同顏色的東西,指出每一種顏色的名字,讓他享受這個世界的色彩。刺激嬰兒的感官,會令他對環境敏感,注意力增強,好奇心提高,對生活和世界更有興趣,豐富他的人生,也能夠令腦袋的每一部分都得到刺激,加速成長。


17. 迅速的回應


大人對嬰兒的要求有迅速的反應,嬰兒才會建立對人的信任。當嬰兒可預測到大人的反應,他就會學習相信和理解世界。所以大人的反應要盡可能保持一致。


又如果你的寶寶有不當行為,例如打另一個孩子時,你要耐心的解釋那為什麼是錯誤的。要明確的表達道理,不要用恐嚇的方法,譬如大聲責罵或用手打他。


要嚴謹但溫和的去告訴他什麼是對,什麼是不對,這可以幫助你的孩子學習感受、關心、分享和善良。你耐心的教導和溫和的反應,會令嬰兒建立更多大腦突觸,大腦迴路的連接就越好。這不僅有助於語言和認知學習,更有助於情感上的發達。


聰明的嬰兒是快樂的嬰兒。充滿好奇心,懂人意,能感受別人給他的愛,注意力高,表達力強,愛學習,吃得好,睡得好。


聰明的嬰兒不是天生的。不論有多非凡的遺傳因子,如果沒有後天的關注,嬰兒也不會有健全的發育。要提高嬰兒的智能,視乎你對他的愛護。「愛在起跑線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

節錄自

三聯書店(香港) 出版

《愛在起跑線:成長黃金期的21個育嬰法》

作者\陳美齡、陳曦齡


https://bit.ly/3cJEMlA


內容簡介:


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出,嬰兒出生後的首千日,是否得到適當的照顧,足以影響後來的一生,包括健康、學習能力,甚至收入和幸福。


香港人愛說「贏在起跑線」,但所謂起跑線到底是什麼?專家說,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元素,不是優厚的物質和升學計劃,而是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愛,令嬰兒在身體、智能、社會和情感成長上都有一個美好和健全的發展基礎。

教育學博士陳美齡今次與身為醫生的姐姐共同執筆,撰寫在照顧和教育0至12個月的初生嬰兒時,有什麼需要注意,希望家長和嬰兒都能在這條起跑線上,看到更美麗的風景。


作者簡介:


陳美齡Agnes Chan

1955年出生於香港,六兄妹中排行第四。1969年憑一曲Circle Game走紅港、台、東南亞;1972年憑藉《虞美人花》在日本作為歌手出道。先求學於上智大學國際學專業,後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(社會兒童心理學專業)畢業。1985年首次回國表演,以《歸來的燕子》、《原野牧歌》大受注目。同年結婚,翌年生下大兒子。1989年,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課程。留學期間的1989年,二兒子出生。1994年獲得教育學博士稱號(PhD)。1996年三兒子出生。之後,除了參與各類演藝活動,也兼任隨筆作家、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親善大使、日本抗癌協會「微笑大使」等,曾於香港及日本多間大學擔任教職,現為香港公開大學榮譽顧問,活躍於各個領域。

2015年,繼大兒子、二兒子之後,三兒子也成功被史丹福大學錄取,一躍成為話題人物。隨著《50個教育法──我把三個孩子送進了史丹福》、《40個教育提案──把快樂帶回給香港學生》、《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》、《讓孩子面向未來——30堂家長必修課》等著作面世,引起很大回響,代表她已成為眾人眼中的教育家。


陳曦齡Helen Chan

兒科專科醫生,註冊中醫。




*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, Maesatro Education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。

Commenti


bottom of page